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几点思考

  • 作者: 韦磊
  • 时间: 2014-11-26
  • 点击率: 3682

2014年1月20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人民日报》,2014年1月21日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的审议时再次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参加审议,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9/c_119680616.htm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明确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08/c_1112740663_5.htm ]这不仅是对一年多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深入理解这一论断的含义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作风建设的艰巨性、持久性。

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作风建设是中共自创建以来始终关注的问题。早在党的创建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表达的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实际的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作风建设。土地革命时期,在毛泽东的推动下,党内开始进行了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作风建设不仅在理论上达到了成熟,而且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通过整风进行作风建设的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不断强调要加强执政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但是,随着中共主要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脱离了自己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导致对于中国国情,对于实际认识发生偏差,最终导致党的优良作风在“文革”中被破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结合新的实际,大力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鉴于“文革”对党风的严重破坏,早在1977年7月,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就指出,“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并提出要把“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和党的一整套作风恢复起来,发扬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6页。]。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全党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要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等“四大作风”。2013年4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从历史上看,自党创建以来,作风建设始终是党所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着党的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二、党和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要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首先,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命运。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党将不断面临各种可预知的和不可预知的问题,将不断面临各种客观考验。只有通过不断发扬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各种优良作风,并不断总结实践中新创造的各种优良作风才能够应对、解决各种考验和问题。为了应对这些考验,不断解决前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从历史上看,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及其领导的事业的命运。民族革命时期,正是由于不断发扬了优良的作风,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文革”期间,党的优良作风被破坏。因此,“文革”后,为了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邓小平首先就强调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各种优良作风。党的各种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恢复和发扬,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同样,在党的历史上,每当各种不良作风、错误作风盛行时,党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乃至失败。大革命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党内出现了右倾错误的思想作风;土地革命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作风盛行。建国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间,由于未能够坚持党的优良作风,由于毛泽东等人违背了党的优良作风,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遇挫折。要保证党及其所领导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其次,作风建设直接决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即直接决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也同样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奋斗的过程。无论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实现,还是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一步完成。历史上,盲目冒进已经给党和人民以沉痛教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这一过程必须由党来领导。党能否领导实现中国梦,取决于党能否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各种不良,乃至错误的作风,不断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因此,党、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取决于党能否不断推进作风建设。

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是作风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和克服作风建设中顽疾的要求

作风建设一方面是对党的优良的作风的不断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克服各种不良、错误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作风问题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作风建设中存在各种的各种问题。

第一,克服作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的需要。其一,克服“走过场”、“刮风”的需要。“走过场”、“刮风”就是作风建设的各级组织者、参与者在上级提出和推动作风建设时,才开始重视作风建设,在表面上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运动形式推进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实际中,则以应付上级要求,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作风建设,以至于在作风建设中以错误的作风进行作风建设;一旦运动结束,则作风建设也随之结束,各种问题和不良作风又再次在党员干部中弥散开来。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是克服“走过场”、“刮风”的根本办法。其二,克服作风建设“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在以往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着建设初始阶段人们热情高涨,认真积极投入,对于作风建设的标准把握严格,而随着建设活动的推进,逐步出现精神疲倦、懈怠的情况,甚至不少部门的作风建设降低标准,不了了之,从而导致作风建设最终功亏一篑。

第二,解决不良作风对党的持续侵蚀,解决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的需要。首先,不良作风对党的持续侵蚀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党的事业的不断发展,党面临的各种要求、考验和挑战都是不断增长的。因此,各类不良作风对党的侵蚀是客观的,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这就需要不断推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其次,优良作风的建设具有艰巨性的特点,同时作风问题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在现实中,党的各种优良作风的树立、弘扬是对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提出的较高要求,需要人们有着深切的认识,并且能够不断地体现在自己的各个方面的。这就需要人们能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因此,优良作风的培育、发扬就不是在短时期内一蹴而就能实现的,而需要长期不断地坚持才能够达到目的。此外,造成党内、党员干部之中不断出现各种不良作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认识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各种国际因素的影响。可见,不良作风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土壤,而且,这些产生不良作风生存的因素并不是容易克服的,这就决定了不良作风的存在具有顽固性。同样,由于产生不良作风的原因具有多样性,而且各种不良作风生产的因素往往具有死灰复燃的特点,这就决定一旦一个方面条件具备,不良作风就有可能再次萌发。这证明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因此,必须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的态度、思路和方法解决不良作风对党的持续侵蚀,解决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

综上所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就意味着,作风建设将伴随着党及其领导的事业的始终。这既需要将作风建设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而且要求全党将作风建设作为持续性、永久性的工作来抓。
 

版权所有: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党建研究基地 电话:010-68007058 68007110

京ICP备05002061号 全案支持:七星迪曼·易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