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党建研究基地2011—2013年自评报告(下)

  • 作者: 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党建研究基地
  • 时间: 2014-09-22
  • 点击率: 3558

三、基地平台建设

基地以研究项目带动平台建设取得一定成绩。表现在项目能够转化为阶段性成果、扩大基地影响,提高了队伍的研究能力,积累了科研管理的经验,从而为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突出表现在基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由于基地坚持研究平台的开放,促进学术资源的共享,逐步实现了良性的发展,与中央级研究单位、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建立了融洽的合作关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我们与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基地与北京市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建立协作关系,对方主动要求与我们共同举办学术活动,由我们承担主要的学术工作。中共党史学会党的建设史专业委员会成立,聘请基地首席专家侯且岸教授担任该会副会长、姚桓教授担任顾问。基地前任和现任首席专家被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社科联聘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项目顾问。

在基地平台建设中,网站建设是关键的一环,从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集中精力对基地网站做了认真细致、有实效的改造,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管理办法》中“总则”第四条规定,“研究基地项目的科研和管理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研究和管理的现代化,促进研究基地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按照这一要求,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党建研究基地设立之初,就着手建设为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服务的网络平台。最初,基地网站以二级域名的方式挂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网站上,读者可以通过党校网站首页底部的链接登陆基地网站。

基地的网站自建立以来,在信息发布、情报收集、成果分享和学术交流等方面曾起到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建站时间较早,网站在功能、版式、容量、浏览效果等方面已落后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不能满足基地开展研究和宣传工作的需要。为更有成效地展现党建研究成果,扩大基地的学术影响,开展广泛的理论交流,我们从2013年起对旧版网站进行改造升级,当年完成新站建立工作,于12月18日以独立域名www.rcbpb.com正式上线。

北京党建基地网站改版升级后,在功能、内容和效果的提高和增强等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新版网站以独立域名上线,方便广大读者直接登录本网站,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排名也将大大靠前,提高了社会认知度,为党建研究基地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打下了基础。网站有以下特点:1、新版网站应用了较新的互联网技术,在操作性、维护性、安全性和扩展性等方面均较旧版网站有显著提高。在网页制作上,将UI视觉设计效果图与XHTML代码进行完美结合,转换为动态网页格式;采用W3C标准化的CSS+DIV技术;结构化页面代码体系,模块化表现组成,有效增强页面兼容性;代码级SEO网站优化,使网页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抓取;弹性化内容区制作,便于后期信息的用户自主维护;兼容IE6/7/8/9/10、Chrome、FF等主流浏览器。在系统安全机制上,采用输入/输出特殊字符过滤,防止sql注入;对重要数据储存使用MD5加密。等等。2、在板块内容上做了较大调整,将原有的8个板块、7个频道扩展为12个板块、8个频道、33个子栏目;对栏目的设立注重学术性和理论参考性;在“研究课题”、“会议与论坛”和“党史纵览”等频道下设的子栏目的设计上,都注入了与其他党史党建网站不同的自身特色。3、提高了网页浏览效果。网页扩展为宽幅,内容展现更为充分;新Logo的设计旨在鲜明、集中地体现北京社科规划办和北京党建研究基地的标识;增添了搜索栏,便于读者根据关键词快速检索站内文章;在主页正中增添了轮播图,快速反应网站热点内容;增添了视频播放板块,更新、增加了大量图片,网页的视觉元素更加丰富多彩。

特别令人鼓舞的是,基地的独立网站建成后,为主要栏目撰稿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分布广泛,来自不同的单位,他们已经成为网站的主力。重点文章的刊登,大大增加了网站的点击率,有效地扩大了基地的社会影响。

总之,基地基本上实现了集研究、咨询、服务、整合资源为一体的研究平台的定位,已经成为国内有一定学术影响和知名度、在一些党建研究领域领先、能够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基地研究、能够为市领导决策和基层党建提供咨询服务的科研平台。

四、财务投入使用情况

基地的经费使用基本上做到规范、合理。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学校拨款,包括定期拨款(用于硬件建设和自设课题、科研鼓励奖发放等)、专项拨款(用于开展研究活动)和配套经费。三年基地建设费拨款12.7万元,课题配套45万元;二是纵向和横向课题经费,包括国家、北京市和部委课题经费,课题主持人负使用之责,由校科研部门和校财务部门,按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使用,财务部门检查监督。

五、研究基地建设的成绩与经验

近三年来,基地建设从自身的定位、状况和北京市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力求既努力拓展工作领域,又重点突出,既发挥自身研究队伍的作用,又注意与相关单位的协调与配合,形成自己的研究特点和风格,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最主要的特点是:在学习其他基地经验的基础上,基地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搞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富有精品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突出。开放研究,不搞自我封闭。

具体经验是:

1、把研究、咨询、服务、整合资源结合起来,使其彼此配合、相互推进。

2、以研究带动基地建设、以课题带动团队,以学术为先促进课题质量提高,把基地建设、出成果与出人才结合起来。

3、把基地工作与党校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紧密依靠学校提供的人员和财力,又以为学校教学科研做出贡献的实际行动争取学校的支持。

4、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科研实力的整体提高和学风建设,力戒浮躁、空泛。

5、把发挥“内脑”的作用和借用“外脑”作用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六、研究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

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从整体上评价,在学术领域有重大影响的成果还不多,直接转化为决策内容的成果较少;基地直接参与高层次的决策咨询服务数量有限;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受各方面情况的制约,基地主体队伍人员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有影响的中青年骨干。

通过分析,我们更感到压力,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市规划办的要求相比,与一些优秀基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满足感,要百倍增加竞争意识、压力意识,并使之转化为动力。

解决办法是:

1、与决策机构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争取直接下达的课题,更多地参加决策机构的咨询会议。

3、更主动地与市社科规划办沟通,争取指导、支持和帮助,请市规划办人员参加学术活动和课题研讨,有关重要事宜及时向市规划办汇报。

4、更好地整合校内外资源,吸收一批年富力强的学者担任特约研究员。

5、争取学校在人员、资金方面的更大支持,争取学校每年拨款增加到10万。

6、在学校支持下,争取在2014年下半年举行第二次“党的建设科学化论坛”,约请著名学者演讲,请媒体参加,以大型研究活动推动基地建设,努力将论坛办成著名的学术品牌。

七、基地建设下一阶段的设想

2014年到2016年是基地建设的关键时期,基础理论研究和宣传的任务很重要,要利用有利时机,改进工作,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具体建设目标是,在今后三年内,按照已经确立的基地总体定位、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坚持以研究带动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研究力量比较雄厚、研究手段比较先进、研究资料比较丰富的、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基地。

具体目标是:

1、课题研究

有计划地申报3个国家课题和3个北京市规划课题(每年各1个);同时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现有课题,从现有课题中产生高质量的、严谨的阶段性成果。

2、研究方向

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为北京市党建决策服务的研究和调查研究,紧密地结合北京市党建理论和实际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产生有分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和调研报告。

3、整合资源

吸引校外若干高层次人才直接参加到基地研究中,形成党校内与党校外、理论部门与实际部门,上级与下级部门,高层次的专门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的有机结合。

4、管理

在已经建立的制度基础上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建立更符合科研工作规律的基地工作运行机制,以机制保证研究任务完成。

5、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

把学风建设作为基地建设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倡严谨、求实的学风,使党建研究基地成为继承发扬党的优良学风的典范,学风建设的表率。
                         
                                                                               2014年2月

 

版权所有: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党建研究基地 电话:010-68007058 68007110

京ICP备05002061号 全案支持:七星迪曼·易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