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特征及其现实启示

  • 作者: 杨德山
  • 时间: 2013-11-25
  • 点击率: 4354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体现出阶级性和群众性相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国际性和民族性相统一、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等特征;以此考察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状况,可以得出结论:它依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时说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

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宗旨目标的崇高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路线纲领的明确性,政治策略的灵活性,组织体系的严密性,纪律规范的严格性,个体实践的模范性等。从历史发展入手,结合这些基本内容,揭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特征,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公开宣称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最为鲜明的特征。党的无

产阶级性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建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其余的一切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阶级都将会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加入到无产阶级的行列;无产阶级的增长和集中使它愈益明确本阶级的力量,愈加不能承受资产阶级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文化愚弄,从而催生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这种革命的最终结果,不是以一种私有制替代另一种私有制,而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P283)同时,马、恩指出:共产党不等于无产阶级本身;党员不等于普通的工人群众,"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前进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P285)换言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共产党又是由其中最先进的分子组成的。

马、恩在强调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它的群众性。他们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事情;党必须广泛、持久地向工人群众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启发他们的觉悟,清除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影响,才能使工人阶级完成自己艰巨而伟大的使命;共产主义运动不是某个天才人物"解救"工人群众的运动,不是少数革命家"包打天下"的密谋活动。所以,共产党不是脱离工人群众的宗派组织,只有在领导本阶级群众的不懈斗争中才能体现出先进性特征。不但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共产党不但要领导本阶级群众进行斗争,而且要与被剥削的农民群众建立巩固的革命联盟,要在自己的纲领中反映农民的利益诉求,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更值得一提的是,马、恩并不一味反对非工人成分的其他社会成员加入共产党组织,而是强调要对他们首先进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决不能让他们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带进党内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P684-685)。这些既反映出共产主义政党先进性的严肃、严格特色,又体现出群众性的开放、灵活特点。

马克思主义政党阶级性和群众性相统一的特征,在列宁的建党学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列宁认为,在近代以来的文明国家中,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又是由领袖集团来主持的,决不能把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与整个阶级混为一谈;在工人阶级的各种组织形式中,党是最高的组织形式,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党必须走在本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群众的前列,但又不能与他们相脱离。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同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P626)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上,认为中国的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革命最彻底、斗争最坚决,阶级觉悟最高、与农民联系最密切等优点。同时中国工人阶级又有人数较少、年龄较轻、文化水准较低等缺点。因此,对于肩负民族、民主双重革命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它不但要领导本阶级群众进行革命,而且要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它不但要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而且要根据革命斗争阶段性任务的需要,建立起广泛的人民革命统一战线。就党员队伍建设而言,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受唯工人出身"成份论"的影响,而是广泛地吸收其他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分子入党,并从思想入党入手使他们在观念意识上首先无产阶级化,且在现实斗争中不断经受锤炼、考验。所以中国共产党自信"经过这样产生、又经过这样锻炼与教育出来的党,与任何资本主义国度内的无产阶级政党比较,至少是毫无愧色的。"(《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P325)

由此可知,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中的阶级性和群众性相统一的特征包含着这样

一些基本内容:相对与其他阶级及其政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最先进;相对与工人阶级内部的其他政党,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思想指导共产主义政党是最先进的政党;相对与普通工人阶级群众,共产党人是其中最先进的分子。同时,这个先锋队不是一个封闭、自负的组织,它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出发,把推动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定位在千百万革命群众身上,所以始终强调党与本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革命力量的紧密联系,强调领导核心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甚至在自身建设上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色。也可以说,阶级性和群众性相统一的特征,又有着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含义,即阶级性是绝对的,群众性是相对的。

二、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半世纪多的发展历程中,尽管遭遇了各种艰难,但是它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内涵是始终如一的。然而,在共产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各个历史阶段,先进性建设的具体要求又各有侧重,反映出其时代性特征。

1848年德国革命失败后,马、恩及时总结了革命的教训。在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上,他们强调必须保持组织的严密性,才能摆脱完全受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支配和领导的地位;必须坚持自己理论、纲领、政治上的彻底性、独立性,才能摆脱"被资产阶级利用和做资产阶级尾巴"的命运;只有加强与本阶级群众的密切联系,重视农民的革命作用,将工农群众组织起来,党才能有巩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第一国际成立后,针对国际内部各种宗派主义思潮的影响,马、恩关注的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以及工人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团结的重要性;在组织上,他们强调党内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一致,党员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他们开始关注无产阶级政党一旦成为执政后如何保持自己的廉洁性问题。

列宁在创建俄国共产主义组织初期,在同经济派改良主义的斗争中,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工人运动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指导作用,强调革命家组织在党的建设和活动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同孟什维克机会主义组织路线斗争中,列宁反复指出,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领导力量,不能把党和阶级混为一谈;党是有组织的整体,不能把党和组织截然分开,对立起来;党是按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有严格的纪律规范,"自行列名入党"和在党内实行"自治制"是极不严肃、极其有害的事情。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列宁认为,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领导经济建设、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体现在党能够正确处理党、工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体现在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党员的政治和能力素质上;体现在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的廉洁、勤政上;体现在党的团结和统一上。

从中国共产党党的先进性建设发展历程看,也充分体现了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特征。在党的创建时期和大革命阶段,党的先进性建设主要反映在党的纲领的明确性,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的严格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基本策略的灵活性等方面。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反映在:努力使党员的思想无产阶级化,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保证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反对机械地对待马列主义的"本本主义",确立"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协调军队党组织与地方党组织关系,确立党对军队、地方政权、社团组织的最高政治权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化了对党的指导思想科学性的探索,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指导地位;论证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关系和理论联系实践原则的规律;提出了党员思想入党,解决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性问题;创造了进行思想教育,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整风形式;确立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号召党员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模范性的要求。解放战争期间,党的先进性建设主要反映在党内组织原则严格性、纪律规范的严肃性、党员革命意志坚强性上。建国之后,党的先进性建设突出地表现在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品质的纯洁性和理想宗旨的高尚性上。

由此可见,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基本要求的一致性和历史性的特征,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之本,离开了它们,就不能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就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同样,这些内涵、原则、要求在不同的时代,针对不同的问题,又各有侧重,并且在实践得到不断的丰富、完善和检验,体现出针对性和时代性特征。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中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始终包含着一致性和时代性特征,而一致性和历史性特征又是通过针对性和时代性体现出来的,两者之间是一个辩正的统一体。

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共产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禀赋。它的的理论来源于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又指导着新的实践,并在新的

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完善,用以指导更新的实践活动。

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之前,马、恩等人就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形成了一个范围广大的国际共产主义宣传网络,特别是他们在理论上批判了当时在工人阶级中颇有影响的空想共产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先进工人的思想,促进了工人运动的成熟。在对正义者同盟的改组时,马、恩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努力与同盟内部和科学社会主义要求不相适应的旧习气、旧制度作斗争,使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成为真正的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在这些实践过程中,马、恩通过《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等文献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基本理论,并成为以后各种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标准。第一国际成立期间,马、恩在起草《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时,通过对1848年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对19世纪50、60年代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考察,并针对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和马志尼主义在各国工人中的实际影响,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性,强调工人阶级和工人政党团结斗争的重要性,强调党的组织建设的民主特征和严密机制,强调党员权力和义务的统一性要求。从70年代开始,面对欧美各国兴起的建立群众性社会主义政党运动,马、恩以极大的热忱投身于怎样建设好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探索之中。他们批判了拉萨尔主义,强调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批判了杜林主义和苏黎世"三人团"主张,捍卫了党的理论基础和无产阶级性质;批判了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建设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总结各国党的建设经验过程中,论证了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原理。第二国际前期,恩格斯批评了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内部存在的无政府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幻想,以及法、德两党在农民问题上的右倾观点,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反对党内机会主义的任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已经成为直接实践的问题。列宁继承了马、恩有关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理论精髓,批判了第二国际内部存在的机会主义和俄国国内存在的民粹主义思潮,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工人阶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使命和斗争策略,论证了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的经济派机会主义和第二国际内部的伯恩斯坦主义的斗争中,他阐明了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和工人政党的指导作用、在工人群众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和社会民主党的革命路线,说明了"坚强的革命家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工人运动中领导地位。在与孟什维克的斗争中,列宁强调了党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建设的重要性。这些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恩的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为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思想、政治、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把列宁主义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在党的初创前夕,党的创建者们充分肯定了劳工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阐明了党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主张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奉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建立一个统一的有纪律的党。在党的创建过程中,党的领袖们明确了党的共产主义纲领,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策略,确立了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思想。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时期,党顺应政治路线的变化,抓住自身先进性建设的特殊矛盾,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建党理论。抗战时期,党总结了此前两次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和克服了教条主义,明确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建设上,确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在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先进性建设上做了若干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创造性工作。这些都为后来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不是它的创造者们主观、先验的产物,而是对工人阶级实践活动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共产主义实践活动中因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形势,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不是在温文尔雅,和风细雨的气氛中的个人创作,而是在党内外激烈的斗争中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来自实践,服务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只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践还在进行,它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四、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共产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强调党的国际主义原则,并把它看成党的先进性的

重要标志之一。马、恩认为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指出:"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时,他们又认为,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都是国际共产主义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完成本国革命的任务,就是对国际事业的贡献。因此,就形式而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P283-284)也就是说,各国共产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表现为国际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

列宁在同第二国际内部的社会沙文主义斗争时,不仅要求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还把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十分推崇"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共产国际成立之初,列宁提出以六项重要条件为共产主义政党的标准,但他又认为由于民族、国家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必须在坚持体现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这些原则加以正确的改变,使之适应这种差异性,"必须查明、弄清、找到、揣摩和把握住民族的特点和特征,就是一切先进国家(而且不仅是先进国家)在目前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P200)换言之,各国共产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在坚持六项重要条件的前提下,都应该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它在坚持六项重要条件的同时,始终在寻求适合自己民族的、体现自己先进性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在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独特发展道路的同时,在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农民和小生产者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情,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要求每个党员树立无产阶级的观念,坚决与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习惯、观念作毫不犹豫的斗争,努力使党的思想无产阶级化。与之相应,在理论建设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在组织纪律上,坚决反对小资产阶级极端民主化的意识,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原则;在作风建设上,发明了以"既弄清问题,又团结同志"为目的的"整风"方式。尤其是在党性培育上,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君子人格"的"修养"理论,并用中国式语言表达了党员党性"修养"的学说。这些理论和实践无一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国际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特色。

五、整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

政党是由党员组织起来的。党员个体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的生活观念、行为

方式直接反映出政党的党性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强调党的整体先进性建设的同时,十分关注党员个体的先进性建设。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时通过的章程对盟员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具体而言,在思想上,盟员必须"承认共产主义"、"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在政治上,盟员"不得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政治或民族的)团体并且必须把参加某团体的具体情况报告有关的领导机关";在组织上,盟员必须"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必须获得一致通过,才能接受入某一支部";在作风上,盟员的"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P572)。在其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共产主义的国际性组织,还是民族国家的共产党组织,在党的章程对党员个体要求的内容中,尽管文字表述的方式未必一致,但这些要求的精神始终是一以贯之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共产主义的实践运动中,针对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的斗争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组织对党员个体的要求是各有侧重的。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欧洲阶级斗争的形势和工人阶级内部状况,强调"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最勇敢的兵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P219);国际工人协会的"每一支部应对接受的会员的品质纯洁负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P612)。列宁针对俄国小资产阶级最多的国情,强调要高度重视党员队伍的质量建设;党员不但要在口头上保持先进性,更重要是在实践中体现先进性。斯大林在苏维埃政权建设初期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殊性格的人,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斯大林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P42)具体而言,就是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能够勇敢无畏地同无数的敌人进行斗争,能够经受种种苦难和风暴。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承接了列宁主义党员先进性要求的思想,强调党员在实际行动中勇敢无畏的斗争牺牲精神。在其后探索符合国情、党情的建党道路中,党把马列主义党员先进性要求与民族政治文化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党员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意于人民的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P660)的理论要求。在现实中,战争年代,要求党员做到"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和平时期,要求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这些对党员个体先进性的要求是整体先进性的现实反映和具体延伸。只有整体具有先进性,才能保证个体具有先进性;只有个体实践了先进性,才能体现整体的先进性。两者相生相伴,相辅相成,构成了有机的统一。

六、现实启示

就当今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它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联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看到:

其一、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因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性质定位。而且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构想,即在坚持把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作为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的同时,"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十五大以上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P1917)这一构想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中阶级性和群众性相统一的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刻体现。

其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在21世纪之初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执政能力建设,并在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保证党能够肩负起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中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具体反映。

其三、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变化,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理论、新举措。2001年7月,中国共产党总结共产主义政党,特别是自身80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经验,明确提出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继续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今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现阶段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南,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特征。

其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苏联、东欧各国共产主义政党纷纷失政,甚至消失的教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保持自己党建特色并拥有坚固的执政基础的经验,恰恰从正反两方面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中的国际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特征。当今的中国共产党正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努力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中的这一特征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其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惟一宗旨,是党的先进性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每个共产党员人生的最高价值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从当今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出发,对这一宗旨的时代性表述和要求。党章中对党的干部六项"基本条件"要求,概括起来就是"立党为公,做民公仆";对普通党员八项义务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立党为公,做民先锋"。这两者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正是当今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中整体性和个体性统一特征的反映。

总之,从上述中国共产党现阶段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特征看,它们与处于革命斗争年代和执政初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特征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这一方面有力地说明了尽管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上把握这些基本特征,在实践中体现这些基本特征。
 

版权所有: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党建研究基地 电话:010-68007058 68007110

京ICP备05002061号 全案支持:七星迪曼·易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