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作者: 知白
  • 时间: 2019-06-25
  • 点击率: 1596
        2019年4月27日,由北京大钊学社主办、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大钊学社原秘书长李曙光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委党校和北京建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编审、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朱成甲、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侯且岸、北京市委党校党建部副教授、北京大钊学社理事韦磊、北京大钊学社社长、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希磊教授分别作了主旨发言。

        朱成甲教授指出,研究历史要有初心、史心和素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充分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上。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对近代中国的现实有着准确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加上其个人为劳苦者谋幸福的立志,决定了他成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坚定信仰的第一人。
        侯且岸教授阐述了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产生过程中李大钊知识结构的形成和转变过程,强调要在动态的思辨中实事求是地研究李大钊及其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他希望,通过深入的理论史和认识论的解读,能帮助人们真正读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韦磊副教授用详实的资料和数据对民国时期中小学教材中收入李大钊著作的情况进行了分享。他从白话文、思想性、前沿性三方面总结了民国时期中小学教材中收入李大钊著作的原因,揭示了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孙希磊教授从北京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四个定位出发,以北大红楼这一历史性的革命建筑纪念物为特定历史空间,介绍了蔡元培集中精力将北京大学改造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区的做法,以及北京大学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独特作用。
        最后,与会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教学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专家进行了回应和解答,特别对青年教师能够关心并研究李大钊思想予以肯定和鼓励。

版权所有: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党建研究基地 电话:010-68007058 68007110

京ICP备05002061号 全案支持:七星迪曼·易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