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创新与发展

  • 作者: 李明伟
  • 时间: 2014-01-20
  • 点击率: 5137



摘要:执政党的执政意识是执政党建设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攸关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政权的兴衰。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不断发展和更新党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理念,增强党执政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建设的内容、创新机制与理论路径,希望通过党的执政意识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党治国理政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执政意识 创新 发展

作者简介:李明伟,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执政党的执政意识是执政党建设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攸关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政权的兴衰。中国共产党经历了60多年的长期执政, 逐渐面临着执政成本过大、执政资源流失等问题,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既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理政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体现。

长期以来,各国执政党都十分关注党的执政意识的建立,而政党兴衰的根本取决于人心向背,实际上群众对政党的支持度决定政党的命运,而影响人心向背的最根本因素是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能否不断提高。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与时俱进,努力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没有发展,任何政党、政府都终将垮台;但只偏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公正,也不可能争取最广泛民众的支持与拥护。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居安思危,不断发展和更新党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理念,增强党执政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我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建设的基本含义与价值意义

政党执政意识是一种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体系,这种思想信念体系通过一系列理论概念符号的特定结合,来论证某种体制与秩序的合法性,以及实现特定的理想目标的途径的合理性。在现代社会,政党的执政意识主要承担着论证统治阶级或执政党的合法性、政治凝聚、动员社会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等功能。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建立和完善,决定了它执政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具体到执政意识的内涵与价值这个主题上,其科学化内涵既包括历史积淀的科学意蕴,又包括不同层面上的丰富含义。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随着世界变化和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改革开放 30年,党的执政意识不断增强,党的执政意识不断科学化、现代化,党执政意识的内涵大大丰富;进入到21世纪,执政党面对着更为复杂国际局面和国内新情况,这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趋利避害,进一步提升、优化党的执政意识,形成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全党新共识。

1、中国共产党要建立执政意识必须包含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进行否定性、批判性认识,是对未来社会危机的感受和预知。执政党的忧患意识是执政者对国家前途和命运、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自觉关注,它是一种由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来的力求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困难时的心理状态。

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党在执政地位上一种自觉意识,是我们党对可能来自内外部危机的一种感受和预知能力。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现代化、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神圣使命,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要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把环境保持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才不负人民的重托。我们党无论处于极端困难还是强大稳固的条件下,都应考虑可能产生的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执政党而言,忧患意识是不可或缺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国内社会矛盾也在不断萌生和激化。由于社会资源有限,人们获得的机会不均等,加之主观条件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利益结构分化速度过快,因贫富差别拉大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凸现,由此产生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的趋势。执政党只有增加忧患意识,准确体察民情,防患于未然,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全党执政意识中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顺利时发现问题,在发展中预测困难,才能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2、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中必须包含责任意识。

中国共产党既然是执政党,在执政历程中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执政风险,既有国际上的、政治上的风险,也有经济上的、社会上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党能够承担起执政责任,它首先要求中国共产党从自身制度建设入手,承担现代化所带来的各种危险。

中国共产党既然是执政党,就会面对民众对其执政成果的检验。从根本上讲,中国共产党替百姓掌权,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果执政者不为人民谋利益,如果执政党听任权力的腐败侵害人民的利益,听任权力腐败蔓延,人民群众自然会对执政党的执政水平提出质疑,势必瓦解党的政治基础,执政者不仅需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还需要为之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我们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深入分析新形势对我们党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的课题,深入分析当前党的建设还存在的不适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健全党的建设的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中必须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看一个执政党是否有活力,要看它在思想上是否解放思想,在工作中是否实事求是,能否在执政中创新自己的机制,能否顺应人民的愿望,创新出新的局面。一个政党的衰败,首先是从思想上不思进取开始的,一个执政党一旦陷入停滞、僵化,不能紧跟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发展规律,迟早要被淘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先进性就表现在能够不断创新方面。

面对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民主的突出问题,我们党要树立起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办法、新观念、新举措,用创新思维去开启改革中的新思路,用创新的做法去破解执政党执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4、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必须有包容意识。

在新的世纪,党的执政意识建设要注重包容性,作为执政党,党的执政意识中只有具有包容意识,才能更好地协调执政党的政党关系、党政关系以及党群关系,还有利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中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政治理想、执政方式、执政基础、执政力量等方面,其现实基础主要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主体利益的多样化、民族特点的丰富性、区域发展的特殊性、社会制度的多样性、国际环境的复杂性等。只要采取“包容性”的执政理念,党的执政基础才能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才能够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执政过程中,应该通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来促进社会公平,为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

党的执政意识建设还应该体现建设性和延续性,其中包括对我国政治未来的设计意识,这些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事项,必须要得到也包括全体党员在内的广大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创新与发展的实现机制

在新的世纪,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站在时代的前沿,对重大现实和理论课题进行探索和回答,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意识。

我们要实现执政意识的创新,一方面,要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充分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一切文明成果,使我们的执政党意识体现时代潮流、世界视野与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体现差异化、多元化和本土化的特点,吸纳了人类文明中具有普适性的制度文明和发展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创新。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只有与时俱进,推进民主政治,不断解决社会民生等问题,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地执政。在此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创新与发展包括如下几方面含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创新,必须要有用于负责的精神来执政,党在国家大政中要负起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党面对重大问题要敢于负责,要善于抓住改革的时机,既要积极稳妥地处理日常事物,又要勇于推进重大改革,改变党在执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第二,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意识,是要加强同全体党员的交流,特别是对一些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同全党的党员进行交流,倾听全体党员的意见,在重大问题的改革上,倾听党员的心声,尊重党员的主题地位,形成党内的共识,在重大改革上,得到党员的支持。

第三,中国共产党要善于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执政问题,应该有牺牲部分眼前利益来赢得长久执政的魄力。在改革中,一些集团的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但不改革,我们党的事业遭受的损失会更大。因此,在未来执政的大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眼前挑战的艰巨,应具备推进改革、超越自身利益的勇气与决心。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中要确立要善于在法律许可的范围进行执政。中国共产党要善于把自己置于《宪法》和法律的监督之下,任何决策应当在法律授权之内进行,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该全面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使各级政府对行政决策行为负责,领导者还应对自己决策所带来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进而制约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府管理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面对世界的挑战和社会内部压力,我们丝毫不可松懈。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关注国家未来10至20年的发展, 既要做到敢于负责、敢于创新,又做到依法执政、公正决策,只有带着创新与发展的执政意识,才能引领未来的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稳步前进。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创新的理论探索

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创新问题,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苏东国家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正反面经验的系统总结,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形成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创新与发展,来完成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创新与发展。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学术引导,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的目标提供理论支持。为此,我们在这里针对党的执政意识的优化与发展提出以下几个观念。

1、改变粗放型政治,降低党的执政成本。在我们的执政中低效的粗放型政治有很多,我们各级政府错误的决策和重复建设有许多,前任与后任的政府行政不相衔接,为了政绩,有些领导者不惜搞一些花架子工程,有的为了部分人的利益可以大规模拆迁,重复决策、盲目决策的现象严重,许多政府行为有人决策,最终又无人负责,我们把这种政治看做粗放型政治。粗放型政治导致党的执政成本过大,这种政治行为直接的受害者是广大百姓,而最终损害的确是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全党应该增强执政成本意识,使各级领导在执政实践中,真正做到勤政、廉政和高效。要在全党进行执政成本意识的教育,使各级干部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决策、行为能自觉地进行成本分析,努力降低执政成本,彻底杜绝粗放型政治,增进党的执政资源积累。

2、改变文山会海的行政模式,转变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作为领导中国现代化的政党,虽然经历了60年的执政历程,我们党一直为“文山会海”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各级政府往往习惯于上面开一个什么规模的会议,下面相应要开一个相应规格的会议,同样的会议可以从中央层层开到乡镇。各种会议和文件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使许多领导干部花费大量精力参加各种会议,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本地区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降低了决策质量和领导水平。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的落后执政模式,建立起现代政府行政理念。

3、规范各级政府执政权限,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在党的执政过程中,各级政府不仅应该对执政行为负责,还应对自己决策所带来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进而制约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我们党的决策应当注重决策成本的分析,要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缜密计算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考虑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土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防止对国有资金、资源和群众长远利益的隐性侵犯。

目前,我们党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机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约束各级干部的从政行为;同时,提高领导干部考核的透明度,建立考核预告、群众“热线”,实绩公开公示等制度,扩大知情群众的参与层面,提高民主评议所占考核的比值,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和建立责任追溯制度。

4、推进党内选举进步,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范围。

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创新与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随着党员义务本位向党员权利本位的开展,党内民主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党内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举与票决制等成为新时期党内基层民主新亮点。

目前,一些试点地区对党内选举中的“陪选”、“软差额”现象进行了改革,候选人提名制度获得重大突破,率先打破了完全由组织推荐的模式,各地围绕党组织、党员、群众这三个重点群体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候选人提名推荐形式。以往的民主选举以等额选举为主,而目前的试点大都实行差额选举,竞争性选举从而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开展,极大地推动了党内民主选举的参与积极性,票决制逐步成为党内民主的常态化制度。

5、加强基层党员的执政意识,实现党员的主体地位。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执政党敏感的神经末梢。基层党员执政意识如何,决定着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为了加强基层党员的执政意识,进一步激活党的神经末梢,我们应该让基层党员更多地了解党的重大决策,允许基层党员对党的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对上一级党的负责人进行考核、测评与监督。使基层党员能够真正感受到执政党党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得到了尊重和体现,真正把忧党之心内化为每一名共产党员爱党兴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到忧党兴党的实际行动之中。

6、建立执政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执政党对应挑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我们党还会遇到更多新的挑战,但变化也带给我们同样的机遇。面对新的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党应该建立起危机应对意识,从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角度尝试变革,也就是从改革的方式来推进党的建设事业,通过各种各样民主的方式,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以党内的这种积极性来带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这是我们应对挑战与危机的一种最佳的选择。
 

版权所有: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党建研究基地 电话:010-68007058 68007110

京ICP备05002061号 全案支持:七星迪曼·易龙天